内卷无处不在,"打工人"也无法幸免。据知名媒体调研结果显示,超过96%的职场人不同程度上感受到职场内卷,超过一半的受访者表示:工作重复无意义、收入与付出不成正比、加班严重是职场内卷中最常见的现象。疫情的发生无疑加剧了职场内卷,但在职场人渴望挣脱内卷消耗以及更多关注职业发展的可持续性的过程中,投资于自己的学习热情也大幅提升,与之相应的是在线职业教育市场的持续增长,巨头纷纷加入职业教育赛道。
技术快速发展、产业升级转型催生新业态、新职业,社会对个人技能的要求不断在变化、提高,职场人士的终身学习已经成为必然趋势。而如何能够洞悉职场人的时代"痛点",助力他们实现真正的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成为众多职业教育机构面临的重要挑战。这其中,成立于2014年的学慧网,是专注于学历提升辅导及职业能力培训的职业教育机构,其逐渐打破传统业务局限,聚焦成人终身职业教育,进而推动一系列的业务模式改革和创新,非常具有代表性。学慧网CEO高燕表示:"在大学历、大健康以及中国产业结构转型、消费升级需求带动下的新职业、新能力领域内,学慧网希望能为职业人士提供可持续进化的职业培训课程及服务,为他们的终身职业发展赋能。"
把蛋糕做大,打破职业教育的"零和游戏"
谈及近两年,职业教育赛道逐渐升温,互联网巨头纷纷宣布拓展成人教育业务。高燕表示:"中国职业教育发展到现在,乐见有更多的带着新模式、新资源、新打法的机构进来,也期待良性竞争之下加速整个行业的进化和发展。早期职业教育行业的玩家路数大体相似,业务模式以卖与国家颁发的证书有关的培训课程为主,在高度依赖政策红利的阶段,行业并没有形成真正的市场化竞争,对企业的差异化定位、综合能力及长期愿景要求并不高,结果就是供给的高度同质化。严格意义上讲,很多小公司更像是项目制的团队,并不是致力于长期经营的事业体。哪里有国家补贴,哪些证书比较热,就会有不少人一窝蜂地扎进来做,为了短期圈钱甚至有不少公司违规操作,过度承诺、虚假销售,收了用户的钱就跑路消失。这些乱象对于行业的健康发展无疑是非常大的伤害。"显然,当职业教育赛道涌现更多实力雄厚的玩家,用户将拥有更多样化的选择,而越来越理性的消费者以及更市场化的竞争,也将倒逼更多的职业教育机持续优化教学品质、服务品质,推动行业的良性进化。为了实现可持续的健康发展,高燕强调学慧网始终对竞争、挑战抱有积极、乐观的态度。她反复强调不要把职业教育这件事做成一场"零和游戏",就是大家都盯着少数有限的几个容易赚钱的项目,然后盯着有限的取证业务市场。同一类证书,一个用户可能只会考一次,但职业人士的成长一定是终身的。学慧网的品牌价值定位于让学员"收获的不止一本证书",就意味着会持续挖掘每位考证用户背后的基于长期职业发展的终身学习需求,为用户的职业发展持续赋能,这样才能把蛋糕做大,打破"零和游戏"。
布局职业教育新生态,赋能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自2016年以来,国家大力助推职业教育升级,利好政策频出,疫情之后,在促就业的目标之下,在线职业教育更是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数据显示,2020年国内职业教育市场规模已破万亿,其中学历教育1900亿,非学历教育9000多亿。但强需求之下,职业教育供给侧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如何真正赋能职场人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解决人才供需的结构性矛盾?是职业教育机构的挑战,也是机遇。高燕表示:"学慧网以在线直播大班课的方式深耕职业教育领域已经到了第七个年头,已经累计服务了40余万余用户。我们坚信职业教育的本质,不是‘卖证’而是‘赋能’。成人学习的目的主要是基于现实工作的需要,找不到理想工作、职业发展遇到瓶颈或潜在的职场危机最能激发成长的动力。通过学习和实践收获一本证书、掌握某种能力,不断精进成长,提升职场竞争力,是这个时代职场人的刚需。随着新场景的不断涌现,对职场人能力要求在不断升级、迭代,为职场人士的终身发展赋能,就成了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从去年开始,学慧网在取证考试培训业务的基础上,深度打磨包含实战技能培训、职业发展咨询、就业推荐等职业赋能服务。取证考试培训与职业赋能服务相结合的双业务引擎,将为职场人士提供从知识学习到实战赋能、实习、就业的全链条服务,助力其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同时也将带动新的业务增长。"
据悉,为了夯实职业赋能业务,学慧网于2020年3月成立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特邀国内职业发展领域的一流专家、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周文霞教授担任名誉院长。研究院致力于通过新职业探索、职业发展趋势研究、职业测评工具研发及应用、通用职业能力培训、职业发展咨询等终身职业教育服务全方位赋能学员,践行学慧网终身职业教育的愿景。
据高燕介绍,研究院将充分发挥研究的职能,首先在学慧网现有的项目领域内,研究每个项目用户在不同的实际应用场景下的进一步学习的需求,进而延展出更多的培训课程及赋能服务。比如,针对学营养师的学员,在取证课程之外,研究院就推出了婴幼儿配餐实战工作坊、健康减肥训练营等实战项目,深受学员的欢迎。此外,不管是自考学员,还是营养师、健康管理师学员,在职场上希望获得持续的晋升及发展,对于沟通能力、时间管理、领导力等通用能力都有进一步提升的需求,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将陆续针对阻碍职场人持续发展的痛点,打造具有学慧网特色的系列职场通用技能课程,让每一位热爱学习的职业人士都能实现可持续的职业发展。
大健康领域的职业培训是学慧网一直深耕的版块,其中包含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心理咨询有很多细分领域,如:精神疾病治疗、抑郁焦虑、亲子关系等等,还包括学习与发展咨询,而这个领域延伸到成年人,就会涉及到职业发展的内容。基于学慧网的定位——为学员的终身职业发展服务,又结合对于心理咨询领域的深度研究,学慧职业发展研究院正在计划推出完全自研的职业发展咨询师培训项目。后期,通过陆续在遍布全国的近50家学员服务中心成立职业发展咨询室,学慧网将在这一项目上打通为学员提供培训到实习、就业的一站式服务闭环,真正发挥双业务引擎的协同价值。
不走"捷径",做职业教育行业的长期主义者
随着终身教育理念逐渐深入人心,打造覆盖学习、实践、实习、就业的职业教育生态闭环,将对企业的综合能力提出非常大的挑战。高燕认为,"这注定是一条不同寻常、更难的路,但会是一条意义重大、能让多方受益的路。职业教育行业依然存在只追求短期利益、良莠不齐的状况,也有个别企业会用夸大口径的宣传、考试包过的虚假承诺,甚至用抹黑对手的方式来争夺用户,学慧网也遭遇过不少恶意打压。但我们会跟小伙伴强调:教育兹事体大,学员才是我们需要花最多心思关注的对象。面对不正当的竞争,学慧网要做的就是持续完善自我,持续完善与学员互动的每个触点,让别有用心的人无从下手。过去两年,学慧网内部的监管更加严格和规范化,根据曾经出现的问题,我们一方面不断在内部培训和文化建设上强调我们的价值观、严抓人才入口(让对的人进来),同时持续优化更新销售话术,内部的法务部和合规部门持续完善内部监管机制,这样做当然会付出非常高的管理成本,但是值得。坚持做对的事,时间和市场都会给出最好的答案。"高燕认为,机会到来时,有些人会抱着侥幸心理,希望走一条‘捷径’,但随着国家对教育行业的监管将越来越严格,任何违法违规、不能真正赋能学员的方式都不会长久。学慧网作为坚定的职业教育领域的长期主义者,愿意去走一条艰难但正确的路。"收获的不止一本证书"的价值主张,决定了学慧网与很多公司的不同,是要伴随用户的终身职业发展,打造完整的服务闭环。"我们相信回归教育的本质,坚持双业务引擎,在赋能业务版块持续加大投入力度,这条路不容易,因为意味着跨领域的竞争,但如果走通了,也将成为企业重要的护城河。而从最根本的价值上讲,这条路不仅会令用户、企业受益,还将推动人才的能力转型,有效缓解国家产业结构调整带来的人才危机。"
继疫情之后,K12领域已经呈现较为明朗的头部竞争格局,成人教育赛道开始成为公众及资本关注的又一赛道。尽管行业格局走向如何尚需时日判断,但当风口将至,巨大的发展潜力及行业特质将不仅吸引头部争相入局,也在倒逼深耕职业教育赛道多年的公司坚持用户导向,不断通过业务模式升级,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这对于行业的良性发展无论如何都是件好事。
据《浙江工人日报》报道,近日,浙江宁波一职业学院举行了首批"工匠导师"聘任仪式。5名拿到聘任证书的"工匠导师",将定期给学生讲课、带学生实训,把"匠心匠艺"传承给学子。据悉,这是当地高校首次提出"工匠导师"概念。
校企合作办学等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发挥出学校和企业的各自优势,共同培养社会与市场需要的人才,是职业教育办学的显著特征之一。校企加强合作,企业参与协同育人,不仅有助于解决学生技能与市场需求脱轨问题,而且能够缓解企业招聘难、培训周期长等尴尬。
相比传统职业教育的办学理念和方式,现代社会的学徒制,无论是教育部提出的"现代学徒制"开展校企合作育人模式,还是人社部、财政部共同推出的"企业新型学徒制"践行"企校双制、工学一体"模式,其关键都是落实"双主体"。过去,一些学校也与企业共同进行定点培养人才,譬如开设"订单班""冠名班"等,但这种合作往往以学校培养为主,企业参与较少,学生实际技能并不强。而如今校企共同主导人才培养,更加注重设立规范化的企业课程标准、考核方案,更加注重培养前沿的实操能力和技能传承。
在这方面的实践中,许多地方打破了过去一些简单粗放的合作模式,采取校企双师带徒、工学交替培养、脱产或半脱产等方式培养学徒和人才。例如,一些企业带学生徒弟的师傅不仅文化水平较高,而且大多工作多年、是生产骨干和优秀工作者。学校聘请这些师傅为兼职老师,学生实际上拥有了学生和学徒双重身份,不仅要学习规范化的课程,而且要按照企业的要求完成岗位实习,接受学校和企业的双重管理。
学徒制是国家职业教育培训制度和劳动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如今的学徒制已不是传统的"师带徒"。学校和企业在培养、培训的过程中,都把自己作为责任主体,共同主导人才培养,共同招生招工。有的企业在学生成为"生徒"后,给予其"准员工"待遇,让其参加各种评比、技能比武活动并获得相应奖励。若毕业后愿意留在企业工作,还可以缩短甚至取消实习期,直接按正式工上岗。
"不惰者,众善之师也。"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执着专注、精益求精、一丝不苟、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2019年,《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把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作为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重要方式。各地诸如"工匠导师"、把课堂延伸到工厂、把教师扩展到工匠等鲜活实践,正是实现"工匠导师 高校教师"双师指导、"工匠精神 知识技能"多元育人的有益尝试。
期待更多地方和企业加入到"工匠导师"进校园的行动中,激励、帮助更多青年人走技能成才、技能报国之路,并在探索中不断总结提高,培养更多的工匠型人才。这对于中国制造、对于解决一些"卡脖子"问题、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都很有意义。
来源:财讯网,工人日报
注:文章内的所有配图皆为网络转载图片,侵权即删!
Copyright C 20092014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21158593号
地址: EMAIL:kf@fjzp.cn
Powered by PHPYun.